当“大陈岛垦荒精神”成为椒江的精神丰碑时,当人们都在着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时,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字——管彦德。
2001年12月,管彦德同志在担任椒江区副区长期间,联系大陈岛工作。他在岛上考察调研“关于大陈岛开发建设问题”时,发现岛上还有33名留岛垦荒队员生活十分艰辛。了解到这些1956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大陈岛建设的垦荒者,在为大陈岛建设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后,到晚年虽面对贫困,却选择了坚守。他们默默无闻,安于清贫,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人上访要求政府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管彦德被垦荒建设者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同时也激起了他必须为他们解决困境的使命感。
“放心,你们的生活问题,我一定帮助解决。”
大陈岛以“英雄岛”著称,1955年1月,国.民.党从大陈岛撤退时,将岛上14000余居民全部掳走,大陈岛成了空岛。1956年2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向全国发出“建设伟大祖国大陈岛”的号召,467名热血青年响应号召上岛垦荒。1985年12月29日,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到大陈岛视察,看望了这些垦荒队员后,就大陈岛开发建设作出了指示,大陈岛建设进入一段较快的发展时期。
但由于岛上气候恶劣,岛上生活受风浪影响很大,大陈与大陆交通不便,更主要的是以盛产黄鱼、带鱼著称的大陈渔场,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竭已名不符实,加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相继生效等因素,渔业从业人员骤减。使大陈岛围着渔业盛产运转的各行各业同时凋零。从管彦德2001年12月上岛调研数据中显示:大陈只剩下5家渔粉厂和2家冷冻厂,工业产值只有1000余万元,2001年全镇财政收入仅42.8万元,渔民人均年收入实际不足2000元。由于陆岛电力没有联网,居民用大陈电厂自发电,每度价格1.02元(还靠政.府贴补)。岛上人口从1987年的6200人,下降为2381人,医护人员从50人减少到20人,工商、税务等政府派出机构陆续撤岛,大陈岛的开发建设无从谈起。
岛上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使岛上居民生活十分艰难。特别是这些留岛垦荒队员,他们已经超过退休年龄,工资、医疗、住房却全无着落,仅靠区财政每人每月补贴175元艰难度日,这些留岛垦荒者,假如当年他们不选择到大陈岛垦荒,现在人人都可在大陆享受退休生活。管彦德得知这些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没有把他们的老年生活安排好,是做领导干部的责任。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干部,应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于是,他当场表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帮助垦荒队员解决好生活问题,也一定要把大陈岛开发建设搞好。
“与这些垦荒建设者相比,我这点奔波算啥。”
大陈岛交通落后,渔业衰退,镇容街貌破乱。岛上一无工业支柱产业,又无现成资金,搞开发建设谈何容易。加上岛上大部分土地所有权归属于部队,即使想搞建设也困难重重。特别是陆岛电力没有联网,单靠小容量自发电,不仅成本高,而且发电量小,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电力问题将成为开发建设的瓶颈。但要实现陆岛电力联网,投资金额起码需要上亿元,这个天文数字按当时状况来看,市区二级政府根本无法解决。面对困难,有着驾驭复杂矛盾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的管彦德,看问题惯于从大处着手。几经深思,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脑子里跳了出来——利用自己在省计经委工作过一年的经历优势,为大陈建设发挥作用。
1993年10月,从省计经委工作了一年的管彦德,回椒江担任副区长后,一直分管工业、电力、交通、电信等行业部门, 2000年3月在担任副区长期间,开始联系大陈岛工作。没想到这一联系,就联系了十年,中间虽然职务转变为担任区人大副主任,但仍然是联系大陈岛工作,位变职不变。于是,他在区委、区政.府、大陈镇的支持下:以区府办信息专报方式,向省政府信息处汇报大陈陆岛电力联网问题,陆岛交通不便问题,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问题,以及批准大陈岛及周边海域对外开放问题,妥善解决老垦荒队员生活困难等许多突出问题,引起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并通过到省里与各部门沟通、汇报、参加论证会等多方面努力,终于得到了卢文舸副省长的批示。派出由省计经委王祥东委员带队的考察队,到大陈岛实地考察调研,拟成《关于大陈岛开发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向省长汇报,得到吕祖善省长批示,同意解决大陈岛陆岛电力联网及垦荒队员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由省计经委列项,省电力部门解决大陈陆岛电力联网海底电缆线上亿元建设资金,省交通部门改善交通设施方面拨款3000万元,省水产部门为海洋捕捞转产,分批下拨网箱养殖和放流等资金400万元,省民政部门为垦荒队员解决生活费60万元(其余不足资金省里要求市区共同筹集)。
省长的批示,省计经委的列项,让管彦德大受鼓舞。随着省计经委几个列项资金的到位,大陈岛大码头对外开放得到南京军区的同意批复。电力线从金清出发铺海底电缆线到大陈,并建造了一座变电所。终于把大陆电力输送到岛上,使大陈居民生活、部队用电、渔业生产有了可靠的电源,同时也让上大陈投资3.7亿的风力电站项目和建设计划30万吨大码头项目,有了电力的保证。在解决了电力、交通、海洋捕捞转产等主要问题后,管彦德没有停住思路,他的脑子里又开始构画一幅美丽海岛图。
他要在甲午岩西南方,建造一个集住宿、餐饮、娱乐、观景为一体的别墅群,为今后发展旅游事业布好局。这样不仅让璀璨的“东海明珠”增添美丽的光彩,同时也提高了大陈岛的档次。
“美图”有了,摆在管彦德面前有二大难题,一是建设用地的土地产权如何解决,二是建设资金如何落实。于是管彦德重操旧技,发挥自己人头熟、部门熟的优势。在熟人的陪同下,与镇领导一起跑到南京军区营房处,就土地问题与他们协商,讲明大陈岛的开发建设,对居民和部队都有利,希望他们能够支持。通过多次的沟通协商,最终得到了军区首长的同意。
土地问题解决了,资金没有怎么办?他邀请动员区城建、公安、交通、办事处、九洲药业、国强等部门及企业合作建设,经过多方筹集,终于建成了20多幢海韵风情的别墅和一座综合楼。
为了开发建设新大陈。管彦德他不畏艰辛,风尘仆仆地奔波在省里、区里、部队、陆岛之间,解决了许多在开发建设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岛民生活困境。比如,上大陈北岙村是个有名的不通自来水、不通电话、不通电视、不通广播、不通道路、不通学校 的“六不通”村。管彦德说:“这个行政村的村民是长潭水库移民,为了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家乡,他们迁移到大陈岛后生活竟然如此窘迫,这些状况如果不改变,我们有何颜面见这些村民?”他召集电信、交通、水利、教育、大陈镇、青岛啤酒等部门单位,进行多次协调做工作,费尽了心机,终于把“六不通村”改成“六通村”。
留岛的垦荒队员,他们既不是国营集体职工,又不是农场职工,身份尴尬,省计经委列项的60万元生活补助资金以何种名义划拨?市里下拨筹集的50万元资金和区里40万元资金,也因同样情况无法下拨,为了落实这笔补助款,他不厌其烦,上下穿梭在部门之间,用尽沟通、变通方法。最终有了变通办法,省里将这笔补助款,增加在民政厅海岛受台风影响受灾补助中下拨,市、区二级以区慈善总会名义下拨,作为垦荒队员补助专款使用,解决留岛垦荒队员的生计问题。
管彦德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毅力,兑现了对留岛垦荒队员的承诺,他那股“拼”劲让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同事们也都劝他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太奔波。可他回答说:“与这些垦荒建设者相比,我这点奔波算啥。”
十年来,管彦德为召集各种协商、研讨会,他占用了自己多少八小时以外时间,为整理各种上报、汇报材料,他取消了自己多少个双休日。开发什么,怎么开发,让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大陈岛开发建设,处处浸透着管彦德的心血与智慧。2006年8月29日,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上岛视察,管彦德作为椒江区大陈岛工作联系人,向习书记汇报大陈这几年基础设施改善,和重点项目进展及垦荒队员生活得以解决等情况时,时任市委书记的蔡奇向习书记介绍管彦德时说:“这位是大陈岛开发建设的热心人”。蔡奇书记的一句“热心人”为管彦德这十年对大陈所做的贡献作了充分的肯定。
“垦荒精神是椒江的精神丰碑,我们要大力弘扬。”
高尚的精神境界,来自心灵深处。从小崇尚“勤奋”的管彦德,内心蕴藏着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垦荒精神实质,就因他有着这种精神品格,退休后被推荐担任椒江区关工委主任。
大陈岛开发建设,其过程有着太多令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与阻力,能让管彦德支撑下来的,就是大陈岛垦荒精神。2013年4月,他新到关工委工作时,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大陈岛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它不仅在物质文明上需要我们去建设,在精神文明上更需要我们去建设。目前仍然坚守在岛上的践行垦荒精神的垦荒者,还有12人,我们应该趁 他们健在之际,利用关工委这个教育平台,弘扬这种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