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要送孩子出国读书,最近有两件事情让我思考了许久。
一是上周和一个朋友讨论到宝宝以后读私立还是公立的幼儿园、小学的问题,我表示“大学不一定想让他在国内读,所以考中学的时候是读国际班还是普通班还是看他自己的意愿吧”,朋友表示不是很赞同,于是我们就“是否送孩子出国读大学”一事进行了一些探讨。其实不只是这个朋友,平时长辈聊天时都会说:“你家孩子长大了英语肯定没问题”,学生也会问我准备什么时候送我的宝宝出国,这个问题一直围绕着我,经常被提及。
第二个事情是最近开播的《极限挑战》第四季,第二期嘉宾们做了一个小实验,抛出了关于原生家庭的六连问:
1.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2.父母有没有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3.父母是否支持你学特长,并且你还保持着一定的水准?
4.你有没有出国旅行的经历?
5.父母有没有承诺你出国留学?
6.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夸耀并炫耀你?
回答“是”的孩子可以向前迈一步,回答“否”的孩子留在原地,之后大家进行跑步比赛。所以,回答“是”的孩子相当于我们口中常说的“赢在了起跑线上”。
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其中第4、5个问题都与出国相关,大部分的问题也直指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引起了“寒门是否能出贵子”的讨论。
关于孩子出国的问题,
我有这样四个想法:
01
语言影响思维
虽然在语言学上究竟是语言影响思维还是思维影响语言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但毫无疑问语言和思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危险》一书中指出,汉语因为其表意模糊而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导致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普遍比不上西方人。这一点在托福及SAT写作中尤为明显,很多学生写作中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词而造成表意不清,其实是受到了汉语意会的影响。东方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其实受语言及文化的影响颇深。
所以关于近些年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其实很大的一个好处在于帮忙孩子塑造一种逻辑性较强的思维,低龄时学习英语,尤其是处于比较好的英语环境中,会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我希望我的宝宝以后可以吸引东方和西方思维里精华的地方,太过中式或太过西式都不好,兼容并包最好。
02
更自由的文体环境
申请美国大学的三大条件:GPA,标化和活动,因为美国的大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看看现在准备出国读书的高中生们,虽然数理化的要求相对国内高考会低一些,但是英语标化考试的压力以及调协学习及活动的压力并不小,我的学生中,有的孩子热衷于做志愿者,帮助一些弱势群体,有的热衷于做音乐,自己发展了乐队或是发了单曲,有的喜欢画画,自己穿自己设计的衣服,等等,出国的压力某种意义上并不比高考的压力小,只是更全面。我希望我的宝宝长大后可以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培养爱心和耐心,有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快乐并有用的人。
0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如前面第二点提到的,出国党们的压力其实很分散,需要比较好的时间规划,并要有提前规划的意识,因为不同于国内目前的高考体制,出国党需要提前把标化成绩考出来,这样才有精力在高三时准备活动、文书等,所以9年级的孩子甚至都有了考托福的压力,这就更需要早规划,也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否则是无法平衡校内GPA、兴趣爱好以及托福、SAT考试的。VIP全程班的学生们,初期由老师帮助他们规划,制订作业安排和跟盯,慢慢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的中后期开始有了自己规划作业安排的习惯和能力。我也希望我的宝宝长大后可以适应多线程工作,同时能把重点和次重点的事情安排好,并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
04
父母的格局及自我提升
极挑中的六个问题的意义引人深思,尤其是第五个问题,问的既不是你是否想要出国留学,也不是你是否留过学,而是父母是否“承诺”你“出国留学”,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并非完全指向经济因素,而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未来的打算的宽度及高度,也就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发展,自信的孩子、胆怯的孩子,基本上都能看到他们身上父母的影响,比起给孩子优渥的物质生活,孩子的成长中更关键的是精神生活,第五个问题其实从孩子的角度看是父母是否愿意给他资源,如果他想,父母是否会支持,这样的一种自信。同样,父母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我的提升,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北京新东方出现过一对托福高分的母女,女儿在学习托福时,妈妈陪她也报了班学习,然后母女一起参加考试,双双100+,传为了佳话。我身边也有很多宝妈为了给孩子做英语启蒙自己报了英语课程学习。父母的格局以及自我提升是对于孩子的一种榜样,身为老师,我也希望可以不断自我提升,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作者刘海彤
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VIP项目SAT学科负责人,课上针对性答疑解惑,课后个性化布置作业,更设置专门练习题进行测试巩固,真正地实现“教、学、练一体化教学”。课堂气氛生动风趣,寓学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