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因。而胶质母细胞瘤(GBM)占所有胶质瘤一半以上。据调查,颅脑肿.瘤整体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35.8%,而胶质母细胞瘤的5年相对存活率最低,仅为6.8%,甚至低于胰腺癌的8.0%,这恐怕是恶性肿.瘤中最低的数字,被认为神经外科治疗中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
能否穿越血脑屏障是成败关键因素之一
面对不利的局面,研究人员并未放弃寻找和开发GBM新候选药物的努力,遗憾的是,其中绝大多数都在临床试验中折戟沉沙。尽管涉及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得不提,这便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的存在。
大脑的构造极为复杂与精妙,拥有血脑屏障这样的自我防御系统,允许必要的营养物质进入,同时限制其他物质的进入。对于很多药物而言,因为无法穿越这道屏障,它们没办法修复受损或病变的大脑。因此,想要对付GBM,能否顺利穿越血脑屏障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华网报道,金转停对胶质瘤有治疗效果。
2019年,中国科学院方志友、陈学冉科研团队经研究发现,人脑中的两种蛋白复合物“ZDHHC17”与“MAP2K4”对记忆、学习等功能有重要作用,但当两者相遇,将会产生“致癌”的活性,最终导致胶质瘤出现及恶性发展。针对这一现象,该科学团队并利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合物库,筛选发现“金转停”这种药物对胶质瘤有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金转停”生物利用率高,能够大比率通过血脑屏障并有效抑制“ZDHHC17”与“MAP2K4”的结合以及相互间的信号传递,还可以显著的阻断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等恶性.行.为的发展。同时,相关实验也表明,通过这种药物治疗,被移植胶质瘤的动物生存期明显延长。(注:本论述摘自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权威杂志发表并当选封面
2020年,1月初,中国科学院在胶质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筛选并发现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关键小分子药物。相关成果以Activation of JNK and p38 MAPK Mediated by ZDHHC17 Drives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Development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 为题,发表在Theranostics上,并被选为当期杂志的封面文章。杂志封面(在神经系统中,Genistein药物像一把利剑,斩断了ZDHHC17与MAP2K4蛋白复合物,阻止其信号传递,抑制肿.瘤生长)。
ZDHHC17与MAP2K4复合物激活JNKs、p38信号传递,导致胶质瘤恶性化发展。Genistein药物可以阻止该复合物的结合,抑制肿.瘤生长。
近年来,随着癌症防治成为国家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我国癌症诊疗水平不段提高,但相较于其它恶性肿.瘤,脑瘤备受忽视,而事实上,以胶质母细胞瘤为代表的脑肿.瘤是当前我国癌症攻坚战中最难攻克的癌种之一。如今,金转停的新疗法已成新的突破,不仅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巨大进步,对于世界神经外科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金转停希望能帮助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最大程度的降低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减轻痛苦,提高生活治量,延长生存周期,使更多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受益。
|